电子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首先,电子烟虽然不含焦油,但尼古丁含量依然较高,长期吸入会导致成瘾性,影响大脑发育,尤其对青少年危害更大。其次,电子烟液体中含有丙二醇、甘油等成分,加热后可能生成甲醛、乙醛等有害物质,增加患癌风险。此外,电子烟的加热装置会释放微量金属颗粒,如铅、镍等,这些物质进入肺部后难以代谢,长期积累可能引发慢性呼吸道疾病,甚至导致肺部损伤。电子烟的调味剂在加热过程中还会产生刺激性气体,如丁香醛、苯甲醛等,进一步危害呼吸系统健康。

与传统香烟相比,电子烟的危害隐蔽性更强。香烟的危害主要来自燃烧产生的焦油和一氧化碳,而电子烟通过雾化技术,使有害物质直接进入肺部,绕过了传统香烟的部分过滤机制。研究显示,电子烟使用者的免疫系统受损程度是传统烟民的7倍,且更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,如微血栓形成和血压升高。此外,电子烟的营销手段更具诱惑性,调味电子烟的流行导致青少年尝试率显著上升,2023年英国20%的青少年曾尝试电子烟,美国8%的中学生成为日常用户。

香烟的危害则更为明确和直接。焦油和尼古丁是主要致癌物,长期吸烟会导致肺癌、口腔癌、喉癌等多种癌症。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会降低血液携氧能力,加速血管老化,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。此外,香烟的二手烟危害广泛,非吸烟者暴露在环境中同样面临健康威胁。尽管电子烟在某些研究中被宣传为“减害替代品”,但实际数据表明,其长期健康影响尚未完全明确,而香烟的危害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。

从监管角度看,全球多国对电子烟的管控日趋严格。泰国对电子烟的销售、持有和吸食者处以高额罚款和监禁,希腊也在考虑禁止调味电子烟。相比之下,香烟的管控措施相对成熟,如包装警示、公共场所禁烟等。然而,电子烟的隐蔽性和线上销售渠道的泛滥,使其成为监管难点,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存在漏洞。因此,无论电子烟还是香烟,最安全的做法都是彻底戒烟,避免长期健康风险。